发布时间:2023-05-09浏览次数:156
小区基础设施老化,既不方便,也不安全;上学就医距离远,生活服务不够便利;附近绿化较少,散步锻炼没有合适场所……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“城,所以盛民也。”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,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,是居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直接来源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、提高服务效率,使城市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,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,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当前,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5%,城市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,对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成为主要工作内容。日前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从2024年开始,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,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,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开展城市体检,由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诊断,有利于及时、全面找准目前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、短板,推动系统治理“城市病”。
推进城市体检,既要注重整治“硬设施”,也要同步优化提升“软环境”。一方面,要从技术层面,对房屋结构安全、管线管道、入户水质、建筑节能等方面设定指标,保障生活安全有序。另一方面,也要相应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市容市貌、办事效率、文化气息……正是这些内容,构成了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。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,这些工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,只有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一天,才能不断丰厚,使其浸润城市生活,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,赢得居民的认可。
生于斯,长于斯,市民不仅是对城市最为熟悉的人,也是城市更新的“阅卷人”。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,保障他们的权益,才能把城市更新这件事办实、办好。重庆在街道层级建立“市民医生”机制,由专业人士、社区管理员和市民志愿者组队上门,了解特殊人群对无障碍设施、社会保障制度、社区服务及求助途径等方面的需求。深圳面向全体市民征集意见,了解居民心中城市建设还有哪些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注意倾听居民的意见,城市更新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把脉问诊,更要对症下药。开展城市体检,是发现问题,下一步,还要做好解决问题这“后半篇文章”。从更新燃气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热等老化管道,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;从建设“口袋公园”,到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;从盘活老旧厂房,到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……近年来,各地实打实推进城市更新,一项项务实举措,一个个惠民项目渐次落地,扮靓城市面貌,完善城市服务,让城市更健康、更安全、更宜居。总结用好样本城市、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、推进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方法,因地制宜推广到更多城市,才能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,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。
人民城市为人民。推进城市治理,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找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,有序推进城市这一“有机生命体”更新,就一定能更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创造既有高度,更有温度的城市,续写更多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的精彩篇章。
中新网长沙12月10日电 (曾雅雯)近年来,湖南浏阳市立足建设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,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推动全市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竞相发展。
浏阳市集里医院排名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第1名。邓霞林摄
目前,浏阳市人民医院、中医医院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同类县级医院榜首,全市有4家乡镇卫生院入围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,浏阳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6%以上,基本实现“小病不出乡,大病不出市”目标。
浏阳市骨伤科医院(社港镇卫生院)每日都有各地患者前来就医。他们都是冲着“江氏正骨术”来的。据悉,社港镇卫生院90%以上的病人,都通过这种传统正骨复位法治疗,手术率不到8%。
这样的乡镇医院在浏阳不止一家。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设有重症监护室、能做开颅手术的乡镇医院,浏阳集里医院年门诊量已超50万人次,30%的患者来自浏阳以外,覆盖湘赣鄂广大地区。
有35家乡镇医院的浏阳,还涌现了北盛、大瑶等为代表的“乡镇卫生院”集群。这折射出浏阳的医改经验:鼓励医院发展特色专科,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,大力发展医联体,培育形成了一批定位准、有特色的基层医院,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就诊“双下沉”。
现在,浏阳已建成服务共享型、科室共建型、专科联盟型、远程医疗型、托管型等多形式医联体100个。通过医联体建设和基层综合改革,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初衷已基本实现,满足了居民快速增长的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,让就医更便捷,医疗资源更接“地气”。
今年,浏阳还深入推进“走找想促”活动,进一步规范全市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使用管理,制定基本药物配备目录,并在全市村卫生室启动医保门诊统筹报销工作,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报销比例为70%,村卫生室成了村民们“家门口”的便民药柜。
高坪镇志民村51岁的刘先生,有血压高、糖尿病,每天需服药,往常去镇上卫生院或药店买药。但最近几个月,他可以直接到家门口村卫生室买药。“有医保报销,配满一个多月的三种药,原价30多块钱,现在只要9块多了。”刘先生说。
浏阳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规划设计,定位为湘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。邓霞林 摄
在浏阳,“医保惠民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项脚踏实地的民生政策。浏阳聚焦“小切口”,服务“大民生”,充分发挥医疗保障职能作用,全面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,也惠及湘赣边就医群众。
“我是从江西平江过来的,家人意外受伤了正在治疗,没想到在浏阳医院也能直接办理意外伤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,政策太好了。”在社港镇卫生院,平江县市民陈先生为这一贴心政策点赞。
作为湘赣边区域医保合作的首倡者,浏阳一直先行先试,倾情倾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、医保监管、医保经办服务等工作。截至今年11月底,浏阳市和上栗县、平江县、万载县、岳阳县等地协作完成跨区域意外伤害即时调查数百件。
经办流程优化后,以往患者出院后需要耗时约2个月以上才能办结的事项,现在出院即可办结,部分县市医疗机构意外伤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由30%提升至95%以上。
目前,浏阳已有59家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,实现了普通门诊跨省结算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,43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实现了省内异地直接结算。
实施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县域是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浏阳也不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,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、医疗设备薄弱等问题。随着浏阳市人民医院新院、市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大楼、精神病医院住院综合大楼、集里医院门诊综合大楼、社港镇医养教研大楼等项目建成并投用,浏阳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,逐渐成为湘赣边区域的医疗中心。
近日,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会在浏阳召开,与会人员共谋县级中医医院发展路径。浏阳不仅在会上分享了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经验,与会者还现场观摩了浏阳市中医医院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。(完)